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大气的受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1-22 11:08:32


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实用,我们学习地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应该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知识,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大气的受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在大气和地面之间相互转化、传递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整个过程可以描述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绝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并将所吸收的能量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传给大气。大气充分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教材的地位: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最基本原因。例如大气运动、大气降水以及气候的形成、“保温效应”等。可见,在本节中学好弄清太阳辐射及其能量转换这一理论,对本单元各节重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其中大气的保温效应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培养读图,会画简图来分析大气热力过程的能力; 培养运用大气热力性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建立构建知识体系的训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等国家大事的新闻报道的良好学风。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节教材内容比较贴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强烈的直观感应,教师提出一些联系实际又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维、议论,既能引导学生们层层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具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化抽象为具体,又能通过人的视神经的刺激来达到人的大脑的形象化记忆,鉴于此,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手绘板图教学法

边讲解边绘制,学生参与绘制

2.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发现、思考、推理获取新知识

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

多媒体教学辅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

四、教学程序设计

[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使得月球上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摄氏度,夜晚则降到零下183摄氏度。地球上有大气存在,使地球上的白天夜晚的温差不大。问:在这里大气层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能使地球与月球表面有如此之大的昼夜温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大气的热力状况”问题。

[整体感知 明确学习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大气的能量来源于何处?

2.为什么说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的?有哪些形式? 3.为什么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学习新课]

一.大气的能量来源

[设疑] 如果没有太阳辐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

[学生活动]想象和思考,相互讨论、补充,得出多个答案;

总结学生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热量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

二.大气受热过程

[设疑] 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大气层厚达2000千米,大气的热量是不是由外到里逐层加热,最后才使对流层热起来呢,还是有别的方式? 提示:对流层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探讨,发现上面的假设与学过的对流层的温度变化规律相悖,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学生活动]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得出太阳辐射使大气受热的过程:

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常数; 2、穿过大气层——削弱作用: 3、地面增温并对低层大气加热: 4、大气的热量支出——保温作用。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出示幻灯片 ]“全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设疑]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2000千米~3000千米)的太阳辐射定为百分之百的话,那么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不到大气上界时一半(47%),另外53%的太阳辐射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利用翔实客观的数据引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为下一个提问“大气为什么能够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有哪些形式?”做铺垫。 [学生活动]

自学教材,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选择性吸收:

反射:云、粗粒尘埃

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深入探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

2.太阳辐射随着纬度是如何变化的?

备注: 画简图,让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学以致用]利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释下列一些自然现象。

1.为什么阴天时或大气尘埃烟雾较多时,见不到太阳直接照射的光,所见到的天空是灰白色?(散射光)

2.为什么在日出之前天就亮了,在树荫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散射光)

3.为什么在月球上白天看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圆盘,而四周背景确是黑暗的?(没有大气的散射作用)

4.开头讲的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相差如此之大?(没有大气层的反射作用)

5.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现蓝色)早晚呈红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6.为什么说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缘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树立学有用地理知识,服务于实践的观念。

[知识小节]总的说来,通过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三种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但削弱的主要是红外线、紫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这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而增温具有重要意义。转入新标题——大气的保温效应。 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动画演示]大气的温室效应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动画演示,同时思考:地面是如何对大气加热的?为什么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地里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因此地理这门学科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努力学好它。以上的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大气的受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